close

相關文件下載

 圖解組裝電腦過程

自行組裝電腦-Part.1

自行組裝電腦-Part.2

 

準備工具(一字及十字螺絲工具+斜口鉗+尖嘴鉗...)

12 image

首先讓我們先來瞧瞧要把PC拼湊起來的各種步驟。

  1. 打開空機殼;
  2. 準備裝配各元件;
  3. 安裝主機板;
  4. 安裝RAM、處理器與風扇;
  5. 安裝顯示卡與音效卡;
  6. 安裝硬碟與軟碟;
  7. 安裝軟碟與CD-ROM光碟機;
  8. 連接排線;
  9. 將磁碟機與主機板接上電源;
  10. 連接機殼前端面版的纜線;
  11. 最後檢查。

上面的清單是要用來作為一般的指引。事實上你可以更改對實際的組裝步驟做某些程度的變更。我們採用直立式的機殼來做示範,因為這比較能清楚的用圖說明。中小型機殼的組裝步驟也相仿。

 

打開空機殼

image002

主機板底架拉出來的的空機殼。

我們的直立式機殼是ATX規格並包含一個300瓦的電源供應器。鬆開螺絲就可以分別將兩個側面版卸下來。有些機殼是採用一體成型的倒「U」型外殼。不管機殼是如何設計的,一般都能從兩側來進入要放置PC的內部空間。

機殼的價格是其模組化與生產品質的良好指標。便宜的機殼通常會迫使你得以特定的順序來組裝PC、用較軟與∕或較薄的金屬材料、以及可能有尖銳的金屬側邊。昂貴的機殼提供聰明的設計方式、更堅固的結構、較佳的磨光、以及通常搭配功率較大的電源供應器。

在移除側面版來打開機殼後,就會看到機殼製造商提供了哪些配件。電源線和螺絲釘應該都要有,有時還會看到一組機殼腳架。

準備安裝元件

image003

所有元件的概觀(由左至右、由上而下):網路配接卡;軟碟機;CD-ROM光碟機;音效卡;硬碟;排線;顯示卡;RAM;CPU散熱裝置;與主機板。

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張照片。我們並無隱含推薦其內容元件的特定製造商。我們採用他們來解說類似元件的安裝步驟。元件的選用完全取決於你。你可以在Tom's硬體指南的網站中找到最新產品的評測、以及最新發展與產品推薦的文章。

安裝主機板

image004

內含6個主機板隔間柱的空機殼。

我們機殼有滑動式拖盤設計,讓安裝主機板及其所有元件的動作變得相當優雅。便宜機殼的架設平板是固定在機殼上的。如果是這種類型的,應該先讓機殼側躺。

接著把用來固定主機板的隔間柱鎖上去。這張照片顯示6個隔間柱已經都鎖在架設平板上了。在架設平板上通常都會有比實際需要更多的洞留在上面。這些在架設平板上的洞都是按照標準位置預留的,與主機板上的孔相對應。真正會用到多少視主機板製造商而定。機殼一般都會設計為可接受任何主機板。比對一下那些在你主機板上的孔來決定金屬隔間柱要裝在何處。

image005

與金屬板隔開–在架設平板上的主機板。

安裝CPU與散熱裝置

image006

將CPU插座上的拉桿抬起。

image007

當處理器插入其插座後,將拉桿向下壓回原處。

首先將CPU插入其插座。先把插座旁的小拉桿抬起來。如果從下方來檢查CPU,會發現到其中一角少了一根針腳。將這個角落對準插座上少一個洞的那個角。處理器要以這個方式來安裝並確定是否正確安插進去。請記得在安插過程中切勿用力按壓CPU!所有的針腳應該是平順的滑進插座中。如果你確定CPU安裝的位置正確(以針腳缺漏處做參考),但卻沒辦法安插CPU,那可能是有針腳被弄彎掉了。如果有這種情況發生,用小鉗子或螺絲起子把針腳給弄直。處理器安插進去後,就把拉桿壓回原處。

別忘了用散熱膏或散熱墊

image008

在處理器上塗散熱膏。

一定要在CPU上塗散熱膏或加塊散熱墊。這有助於將廢熱由處理器傳導至散熱裝置上。沒有在處理器上使用導熱介質會導致當機!除非是散熱膏,散熱裝置有的接觸面有任何些微的未對準,甚或只是一小點的灰塵,都會導致無法有效的將廢熱從處理器傳導出來。散熱膏同時在CPU的接觸面上(就是印模)也充滿了極微小的散熱孔道。一些散熱裝置的製造商會在其產品中附有散熱膏,如果你的沒有,在大多數好的電腦或電子零件商店都會有賣,價格大約2~3美元。

安裝散熱裝置

推薦選用銅材質的散熱裝置,因為這種材質的導熱性相當好。在購買散熱裝置時應該先瞭解你處理器的插座種類。有兩種散熱裝置可供選擇–一種適用於Socket A/462與Socket 370的、或另一種只適用於Socket 423(Pentium 4)的。

image009

確定散熱裝置安裝在正確的位置。這個是準備連接上插座的散熱裝置。

image010

夾片將散熱裝置固定在插座上。這適用於Socket A/462(AMD)與Socket 370(Pentium III和C3)。

風扇電源連接

image011

很多的氣流。以下是散熱裝置風扇的電源連接。

你可能會懷疑為何連接風扇的連接端會有3條電線。其中兩條用來傳送電源;第三條則用來監控風扇的轉速。因此BIOS能夠一直瞭解風扇目前的轉速。

Pentium 4系統的微小差異

Socket 370(Intel Pentium III或Via C3)、Socket A/462與Socket 7都使用相同的方式安裝散熱裝置。然而,Socket 478架構的Pentium 4系統則有些許不同。Intel指定主機板製造商應該提供一個塑膠導軌,以確定散熱裝置能平順的架設在處理器的表面。此外散熱裝置並非用夾子來固定,而是採用如下圖所示的扣鈕系統。

image012

Pentium 4主機板478腳位的插座與CPU散熱裝置的導軌。

image013

安裝Pentium 4的散熱裝置

安裝RAM

RAM必須配合主機板。目前市面上有3種類型的RAM:SDRAM、DDR SDRA與RDRAM。主機板的晶片組決定你要選用哪種RAM。可以在主機板包裝盒上或主機板使用手冊中找到相關規格。

image014

安裝RAM。記憶體模組底部的卡榫可確保RAM正確安裝。該卡榫在SDRAM、DDR SDRAM與RDRAM上位於不同的位置。

DIMM記憶體模組在記憶體插槽的下方有個卡榫。雖說模組不可能會插反,還是應該在安裝之前先將RAM對齊其插槽。然後小心的將模組壓入插槽中。建議要小心點,因為力量太大可能會損害某些主機板上的線路。最好是先將一邊插入,然後再插另一邊。若另一邊正確插入的話該卡榫便會卡住其扣孔。為確保正確安裝,可以把記憶體模組再拉出來。鬆開卡榫會把模組給彈出其插座。然後就可以拿起來。

image015

度過第一個難關。主機板加上處理器、散熱裝置與記憶體。

顯示卡、音效卡與網路卡

image016

就位–裝在白色PCI插槽的音效卡(左側)與顯示卡(中央)。如果有需要的話也有安裝網路卡的空間。

現今的顯示卡通常都採用特別為其目的提供的AGP插槽架構。這些黃褐色、與PCI相反的插槽,一般都位於主機板的中央。PCI顯示卡已經很少被使用了。現在選擇一個PCI插槽給每個所安裝的界面卡,包括音效卡。在安裝擴充卡之前,從機殼的背面版(或主機板拖盤)移除適當的插槽蓋板。一般都需要螺絲起子才行,儘管有時是採用簡便的塑膠夾片。蓋板也可能是背面版的一部份。

在簡單的系統上選個位置插PCI卡通常沒啥問題。然而以我們的經驗,有時候在某些廠牌的主機板上要選擇合適的PCI插槽可能會是個問題。舉例來說,IRQ可能被重複保留兩次甚至三次。資源衝突可能會讓要使作業系統與主機板運作正常變得很困難。把衝突的PCI卡移到另一個插槽、或手動重設IRQ通常都能解決問題。另一個理由更為實際。如果你的界面卡上附有大型的散熱片,甚至上頭還加個風扇,那在其下方的晶片勢必會產生許多廢熱需要排除。這只是我們不把音效卡裝在顯示卡旁邊的原因之一:我們希望在兩張卡中間多留點空間以避免廢熱累積。

安裝硬碟與軟碟

我們假設你已經按照你的需要設定好你的硬碟–單碟、主碟或次碟。下面的照片顯示已經安裝好的硬碟。如你所見,我們可以從機殼的這邊向右看到。如果我們把主機板拖盤推回原位,那就沒辦法從左側來鎖硬碟。

image017

這時候我們還可以很容易接觸硬碟(下方)與軟碟(上方)。可以從旁邊看到磁碟機的螺絲孔。

每部磁碟機的每側使用兩顆螺絲。我們想簡單提一下磁碟散熱的問題,因為這對現今7,200 rpm的磁碟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轉速達7,200 rpm的硬碟其溫度很快就會上升至50℃以上。因此應該在要它們之間留些空隙以避免廢熱累積。電源供應器的風扇通常都足夠讓機殼內部產生充裕的空氣對流。

安裝CD-ROM光碟機

CD-ROM光碟機的安裝與硬碟類似。首先檢查跳線設定是否正確。

image018

在磁碟槽中的CD光碟機。

在安裝系統時你只會看到裝飾用塑膠前面版下的金屬面;機殼金屬面實際上是隱藏在塑膠面版後。整個前端部分、或至少部分用來安裝磁碟機的地方,是由單片、大片的金屬所製造的,磁碟機孔就是打在這些地方。這幾年來,機殼的CE規格指定了這種金屬面版,因為只有金屬才能減低電磁輻射–處理器通常是這個領域最嚴重的侵犯者。

實際上有兩種選擇。如果金屬彎折點已經預留好了,你要用金屬剪剪斷、或用力將他們推出。如果是高級的電腦機殼,可以隨時移除或重新裝回這些金屬面版。仔細檢查是否有簡單的方法可以把這些面版給移除,這將可減低意外損害他們的機會。

當我們打開磁碟槽後,便可以將CD-ROM光碟機送入其中並鎖在固定位置。你需要一把優等金屬製的螺絲起子。使用4顆螺絲。注意不要把螺絲鎖得太緊,因為太大的壓力會對機殼產生過大的拉力而導致扭曲。光碟機的轉速越快,這種效應就越嚴重。螺絲只要鎖緊到光碟機穩固即可。CD-ROM光碟機的散熱也是要列入考量,就如同磁碟機一樣。

連接排線

你的PC現在看起來應該和我們照片中的類似。所有的主要元件、像是主機板、處理器、RAM、顯示卡、音效卡、硬碟、CD-ROM與軟碟機都已經安裝完畢。現在該是連接排線的時候了。

image019

還沒有接排線的PC

正如在看完Part 1後你所注意到的,有兩種主要的排線種類:34-pin的軟碟排線、與供連接硬碟及CD-ROM的40-pinIDE排線(80條電線)。排線在其第一腳位都會用顏色標註。許多磁碟機也有類似的第一腳位辨識標誌。若非如此,只要記得第一腳位就在電源接頭的旁邊。

image020

排線。標記標明電流方向。下方:硬碟機用的80-pin。上方:軟碟機34-pin用的。

磁碟機電源連接端

image021

5與12伏特(volt)的四極接頭。磁碟機電源連接端就在排線的右邊。

安裝在內的電源供應器至少有5個插頭以提供磁碟機電源。如果需要更多,可以考慮購買一轉二的分電纜線。分電纜線可將一個連接端轉成兩個。插頭和插座的稜角是特別設計用以確保極性正確。

軟碟機的插頭也類似,可以很容易在電源供應器的電源纜線辨認出。最後有個大型的ATX插頭將它插入主機板的電源插座。ATX12或P6若有需要應該要接上。後者用以提供更多的電力給耗電量大的處理器,如你在Part 1中已經認識的。

電源供應器

隨著GHz級處理器的問世,它們對電力的需求也越來越不能忽視。當您購買機殼時,記得要仔細看裡頭的內附電源供應器。除了傳統的ATX電源供應線外,它還應該要有輔助電源供應線(auxiliary power connector)。許多主機板都需要用它來滿足Pentium 4或Athlon XP處理器所需的電力。只有當您的CPU時脈不到1400 MHz時才不需要用到它。

image011[4]

傳統的ATX電源供應線插頭。

image012[4]

滿足吃電的CPU:左邊是ATX12,右邊是P6插頭。

image013[4]

越來越多的主機板上都有這些插座:左邊可以看到P6(輔助)插座,右邊則是傳統的ATX電源插座。

image014[4]

主機板上的ATX12插座。

磁碟機用的電源線

看您需要安裝幾台磁碟機,再來選擇電源供應器。比較小的機殼裡,內附的電源供應器只會附3~4條磁碟機用電源線。如果您用完了這些線,那就需要用Y字分接線把它一分為二了。

image015[4]

一分為二:常見的Y字型分接線。

這種分接線也有軟碟機用的小插頭,用來為軟碟機提供電力。

機殼:

記得要問有關於組裝材料的問題,看看機殼有沒有附螺絲、間隔插座和其他組裝用的零件?大多數機殼裡都會附一包組裝零件,不過買便宜貨時要格外注意!

image016[4]

大部份空機殼裡,都應該會附一包組裝零件。

要確定有附間隔插座和底座等用來固定主機板的零件。要是有多一些螺絲出來更好,可以用來固定界面卡的位置。用來固定磁碟、光碟機的螺絲頭會比較細一些。每台磁碟機至少需要4個螺絲,不過有備用品總是好事。對了,要找這些螺絲可別到五金店去找,到附近的電腦店家去看看,在那裡您可以很容易拿到這些螺絲,而且尺寸也會剛剛好。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避免把螢幕的電源插頭,直接插在電腦電源供應器上,最好是用分開的插座。雖然有些電源供應器上頭有給螢幕用的插座,不過超過19吋的螢幕最好不要這樣用,因為螢幕開機時的強力突波會造成開機的問題。

記得要問有關於規格的問題。這雖然要看您的主機板使用的規格,不過大多數新主機板都是ATX規格,所以您的機殼也要相容於ATX。如果您的主機板還是AT的,要找到AT規格的機殼就不是很容易了。目前的ATX主機板的特徵,是鍵盤、滑鼠、平行、序列和COM埠等界面,都直接焊在主機板上了。在提到主機板時我們會回頭來看這個部份。

小東西:螺絲、間隔插座和Jumper

image017[4]

一般的機殼用螺絲,是用來鎖緊機殼外蓋,以及固定內部界面卡的。

image018[4]

固定磁碟機的螺絲比較短也比較細,螺絲頭也小了一點。這種螺絲大多用來固定磁碟機的位置,和將主機板固定在機殼上。

image019[4]

間隔插座是用來鎖在主機板的背板上的。

何謂Jumper

image020[4]

Jumper長得很小巧可愛。

Jumper(短路端子,或稱跳線器)不過是個連接兩個金屬接觸面的金屬「橋樑」。不過從外面看,因為被塑膠包著,所以我們看不見金屬。Jumper大多用來設定電腦,比方說,您可以用它來設定處理器的時脈,或是把硬碟由主碟(master)換成副碟(slave)。上面的照片中您可以看到傳統jumper的長相,磁碟機和主機板上都會用到它。

前面版連接

image022

前面版連接:HDD LED(硬碟燈)、電源(on/ off)開關與RESET開關在第一排。下面:小型麥克風。

所有的主機板將提供前面版功能的接腳都群聚在主機板的右下角。應該可以在主機板內附的手冊上的找到這些描述。印刷在主機板上的簡寫對初學者而言沒有什麼幫助,下面對縮寫的簡短解釋應該有用。

  • SP、SPK或SPEAK:揚聲器輸出端。4個接腳。
  • RS、RE、RST或RESET:在這邊連接兩接腳的Reset纜線。
  • PWR、PW、PW SW、PS或Power SW:電源開關、PC的on/ off開關。插頭是兩接腳的。
  • PW LED、PWR LED或Power LED:電腦開機時機殼前面版的發光二極體會點亮。這是兩接腳的條纜線。
  • HD、HDD LED:這兩接腳連接硬碟啟動LED指示纜線。

不用擔心極性。Reset與On/ Off開關就算接反了也能運作,但LED若極性搞錯了就不會亮了。如果聽見硬碟在跑但LED沒亮,只要把插頭反轉過來即可。

最後檢查

恭喜–你已經完成了!你已經安裝並連接所有的元件。在第一次開機啟動你的新電腦前,重新檢查所有的東西。有些很明顯的東西是可以很輕易的大略看出來的。

看看下事項:

  • 主機板跳線設定:處理器的設定對嗎?
  • 磁碟機跳線設定:主/副正確嗎?
  • 處理器、RAM模組以及擴充卡是否有穩固安裝在其插座上?
  • 有把所有的纜線都接上了嗎?都穩固接牢了嗎?
  • 有把所有擴充卡上的螺絲的旋緊或卡榫卡好嗎?
  • 磁碟機是否牢固?
  • 所有磁碟機的電源纜線是否都已連接?

在完成上述所有的檢查之後,就可以啟動PC安裝作業系統了。

 

組裝相關影片

CPU與記憶體安裝 Part1

安裝主機板與硬碟 Part2

安裝電源線、顯示卡、面板連接線

 

美女示範電腦組裝

 

(以上資料由網路收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