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如果你常常因為在不同的場合,例如家裡、公司等。需要改變網路的設定值,那麼你可以使用NetSetMan快速切換改變你的網路設定,可省掉許多每次修改的時間喔,重點是這是一套不用任何費用,又是有繁體中文的軟體,提供多組切換設定,需要常常更動IP設定的朋友可試看看喔!

 

官方網站:http://www.netsetman.com

軟體下載:下載點一下載點二

安裝:

1.點選安裝軟體圖示滑鼠左點點二下,安裝語言選擇"繁體中文",點選[確定]按鈕

image

2.進入歡迎安裝精靈後,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3.授權合約點選"我同意",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3.安裝類型選擇"Standard Installation"標準方式安裝,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4.軟體安裝資料夾,這裡使用預設值不用更改,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5.安裝軟體的捷徑位置,這裡使用預設值不用更改,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6.軟體啟動的圖示,這裡使用預設值不用更改,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7.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8.點選[完成]按鈕,完成軟體的安裝

image

使用設定:

啟動軟體後可先點選"個人配置檔案""重新命名"將設定值標籤修改為方便視別的名稱

這裡的畫面示範修改三個,分別為家裡、公司、星巴克

image 

假設家裡的網路卡為自動取得IP的方式

1.點選家裡設定標籤

2.選擇網路卡

3.勾選"IP"

4.點選"自動讀取IP位置"

image

假設公司的網路為固定IP的方式

1.點選公司設定標籤

2.選擇網路卡

3.勾選"IP"

4.輸入IP設的設定相關資料與其他需要設定的相關資料

5.點選[啟動]按鈕

image

設定完成後,以後可以直接在右下角的系統常駐列,直接快速切換設定的環境,方常方便喔。

 image

 image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免費防毒軟體

 

病毒下載測試

下載網站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進入 BIOS 修改開機的順序,可是不同的主機板的 BIOS 設定畫面差別頗大,而 提供畫面者僅能拍下自己電腦的 BIOS 畫面供你參考。你可要肯動腦筋,膽大心細才會成功哦!
常常聽人說,一開機按 Delete 即可進入 BIOS 。是的!大部份的主機板都是按 Delete 的;但也有標新立異的廠商,改用按 F1 或 F2 ,甚至按 Ctrl+Alt+Enter (DELL 的部份型號)和按 F10 (Compaq 的部份型號),因此還是根據螢光屏秀出的指示比較妥當。

image001

進入 BIOS 主頁,點選 BOOT 頁面,用鍵盤上的上下方向鍵反白第一個選項,按 Enter 鍵,就進入下一個頁面。有些主機板的 BIOS 沒有 BOOT 頁面,而將 Boot Sequence 收藏在 BIOS Features Setup 頁面之中,修改時只能選擇: A, CDROM, C ,只要選擇 CDROM 在 C(硬碟)的前面就行了,因為如果第一個選項是 A(軟碟機),而軟碟機之中沒有置入軟碟片,BIOS 就會自動進入第二個選項 CDROM 。

image002

image003

image004

在儲存離開之前--記得先將 Windows 安裝光碟片放入光碟機中--一按 Enter,就自動重新開機。此時要留意螢光屏出現,

在五個句點出完之前,趕緊按鍵盤上的任一鍵,就正式進入由光碟片開機了。

image005

再把上面的說明說一次;先進入 BIOS 設定開機順序--光碟機優先啟動;並將 Windows XP 安裝光碟片 置入光碟機中,當螢光屏出現 Press any key to boot from CD.. 時,趕緊按下鍵盤上的任一鍵,此時螢光屏上,顯示光碟片中的程式正忙碌地偵測電腦內的各個硬體裝備,直到以下第一張圖檔出現,安裝作業系統的工作--才正式開鑼!
(一)按鍵盤上的 Enter 鍵,表示 要安裝 Windows XP 。

image006

(二)按鍵盤上的 F8 鍵,表示 接受授權合約 。

image007

(三)按 D ,選擇 要刪除磁碟分割 。 Windows XP 會把整顆新硬碟的全部容量,預設為 C: 主要分割區,如果你不打算分割硬碟,就直接按 Enter。範例所使用的是一個已經分割過的舊硬碟(其中一部份屬於未配置空間),一樣可以按 D ,刪除原有的磁碟分割,以便重新規劃硬碟。

image008

(四) 堅持要刪除分割 ,就按 Enter 。

image009

(五) 再次確定要刪除分割 ,按 L 。

image010

(六)原有的磁碟分割已經刪除,出現為 未分割空間 。接著按 C ,表示選擇要在未分割的磁碟空間建立一個主要分割區 。

image011

(七)在這裡 填入你要的主要分割區容量數額 (單位是 MB,1 GB=1000 MB)。應該以硬碟的總容量,和打算分成幾個分割區作為分配的依據,請不要照抄範例的數值。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你用的是 80 GB 的硬碟(實際容量大約為 76317 MB),你打算分割 25000 MB 為主要分割區,剩下來的當作邏輯磁碟,那麼,就在空格內填入 25000 。

image012

(八)顯示最新分割狀況,按 Enter 。

image013

(九)如果前一步,你填入的數額大於 32000,在這裡只能看到 NTFS(快速)及 NTFS 兩個選項,沒有 FAT 檔案系統供選擇。因為 FAT 的檔案系統無法支援容量超過 32000 MB 的磁碟區。用鍵盤的上下方向鍵 選擇(反白)你喜愛的檔案系統 (舊硬碟盡量避免選用快速),按 Enter 。

image014

(十)範例所選的是 FAT 檔案系統(註一),才會出現此畫面;若選擇 NTFS,就直接進入下一個畫面。

image015

(十一)開始進行格式化。

image016

(十二)格式化之後,便開始複製檔案,安 裝 Windows XP 。在安裝過程中,經常需要重新開機,因為安裝光碟片還在光碟機裡,因此螢光屏一樣會秀出 Press any key to boot from CD..... 這行句子,請千萬 不要 按鍵盤上的任何鍵,讓句末的五個句點出完,進入硬碟,繼續未完成的工作。

image017

(十三)正在儲存設定

image018

(十四)開始複製檔案了,複製完畢,進行初始化及儲存檔案,然後自動重新開機。

image019

(十五)因為你的安裝光碟片還在光碟機內,重開機時, 螢光屏 同樣會秀出 Press any key to boot from CD.. ,此時千萬別碰鍵盤上的任何鍵,讓系統直接進入如下開機畫面。

image020

(十六) 正式進行安裝。

image021

(十七)在這裡,請根據你的需求進行設定。

image022

(十八)輸入 你的姓名,最好用英文字母或數字,儘量避免用中文字。非公司電腦,組織一欄可以留空。

image023

(十九)接著輸入產品金鑰。

image024

(二十)安裝程式已代你輸入 電腦名稱,不滿意的話,可以自行更改。此外,請考慮是否須要設定 Administrator(管理員)密碼;假如不打算設定密碼,這兩欄可以留空。

image025

(二十一)確定日期、時間和時區。

image026 

(二十二)暫時不要在這裡設定網路,直接按下一步可也。

image027

(二十三)再按下一步。安裝程式繼續執行設定及複製檔案,並安裝開始功能表。

image028 

(二十四)重新開機,設定顯示器,按確定。

image029 

(二十五)略過註冊及網路設定,等全部安裝完畢,設定好網路才去註冊。

image030

(二十六)完成了!

image031

(以上教學步驟轉載於網路)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kr-custom-size-200-150

SoftKey Revealer 是一款可以顯示電腦中所安裝軟體之產品金鑰 CD-Key 和序號的工具
官方網站:http://sites.google.com/site/cakirbey/softkeyrevealer
軟體下載:下載點一下載點二

 

啟動軟體後即會出現相關的序號

image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明:

Free YouTube Uploader是一套可以快速大量上傳影片到Youtube的軟體

官方網站:http://www.dvdvideosoft.com/guides/dvd/upload-video-to-YouTube.htm

軟體下載:下載點

軟體安裝步驟:

1.軟體語言選擇"中文(簡體)",點選[確定]按鈕

image

2.進入歡迎安裝精靈,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3.軟體授權,選擇"我接受權益",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4.軟體安裝位置使用預設值,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5.這邊取消勾選"Install the DVDVideoSoft Toolbar",如果有勾選的話,IE瀏覽器會多一排工具列,建議不要勾選,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6.在準備安裝畫面,點選[安裝]按鈕

image

7.安裝成功,點選[完成]按鈕

image

上傳步驟:

1.先點選[Change account]設定帳號

User Name : 輸入Youtube的使用帳號

Password : 輸入使用的密碼

(若不想每次都輸入的話,可以勾選"Remember me"記憶密碼設定)

image

2.點選[Browse]瀏覽按鈕,選擇要上傳的影片

image

3.選擇完成之後,點選[Upload]上傳按鈕

image

4.底下為上傳中的畫面,這邊稍等一下

image

5.底下畫面為上傳完成,點選[OK]按鈕

image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說明:

一般我們要重貫作業系統,必須要準備系統光碟跟驅動程式光碟,但是呢?如果你的驅動程式光碟不見了,那麼你可以考慮使用DriverEasy,他是一款免費的驅動程式更新軟體,可以從自動搜尋到下載安裝完全包辦,不用做設定、免更新,只要跟者操作指示經過三步驟,便輕鬆下載安裝電腦所需的驅動程式。

軟體特性

  • 自動檢測與下載驅動程序
  • 1,000,000+ Hardware Driver Database 1000000 +硬件驅動程序數據庫
  • Driver Backup Feature *驅動程序備份功能*
  • Supports Windows XP, Vista & 7支持Windows XP,Vista和7
  • FREE for Personal Use免費供個人使用
  • High Speed Download *高速下載*
  • Extremely Easy-to-Use.非常易於使用。
  • 官方網站:http://www.drivereasy.com/

    軟體下載:下載點一下載點二

    二、軟體安裝

    1.點選軟體圖示兩下

    image

    2.出現歡迎安裝精靈視窗,點選[Next]下一步按鈕

    image

    3.設定安裝路徑使用預設值,點選[Next]下一步按鈕

    image

    4.設定開始選單名稱使用預設值,點選[Next]下一步按鈕

    image

    5.是否在桌面上建立圖示使用預設勾選,點選[Next]下一步按鈕

    image

    6.點選[Install]安裝按鈕

    image

    7.點選[Finish]完成按鈕

    image

    三、驅動程式更新

    1.啟動軟體後點選[Scan Now]馬上掃描

    image

    2.底下為掃描的畫面,約等1~3分鐘左右

    image

    3.這邊會顯示缺少的驅動程式裝置,點選[Get Drivers]取得驅動程式

    image

    4.如果有註冊的序號可點選[Download All]下載全部

    image

    5.如果有序號的話,點選[Yes]

    image

    6.輸入序號,再點選[Activate]啟動

    image

    7.如果沒有序號的話,只能一個一個抓,點選[Download]下載

    image

    8.下載完成後點選[Install]安裝驅動程式

    image

    9.安裝完成後可點選[Delete]刪除驅動程式,省硬碟空間

     

    四、備份驅動程式

    1.點選[Tools]功能鈕

    2.勾選要備份的驅動程式

    3.點選[Browse]按鈕,選擇要存放的地方

    4.點選[Start Backup]開始備份

    image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說明 :

    一般電腦作業系統安裝完成後,接者我們就必須換要安裝驅動程式,大部分的硬體系統都有內建驅動程式,只有一些比較新的需要在安裝,通常如果以XP作業系統來講,幾乎都需要再安裝顯示卡、網路卡、音效卡等,驅動程式,但如果安裝Windows 7會發現幾乎不用安裝,因為在光碟都內建有了。

    目前安裝驅動程式的方法有以下這幾種方式:

  • 使用購買硬體設備送的驅動程式光碟安裝
  • 自動安裝 (到硬體廠商網站下載安裝檔)
  • 手動安裝 (有些驅動程式無法點兩下從執行檔安裝)
  • 使用驅動程式相關的應用軟體 (DriverEasy、驅動人生、)
  • 二、使用驅動程式光碟安裝

    1.將驅動程式光碟放入光碟機中

    2.按照順序安裝驅動程式,出現安裝畫面時依畫面指示安裝,通常都一直按下一步即可,建議可全部安裝完成再一起一次重新開機,一般會裝一個就會出現重新開機的畫面

    image

     

    三、使用執行檔安裝驅動程式

    1.可先連線道硬體廠商的網站中下載(但前提是你必須要知道硬體的廠商跟型號,可使用

    HWM BlackBox免費的系統檢測工具,查詢驅動程式的型號跟廠牌)

    image

    2.下載好後將程式解壓縮到資料夾內

    3.點選Setup執行安裝

    image

    4.依畫面指示安裝,一直按下一步,安裝完成重新開機即可

     

    四、手動安裝驅動程式 (這邊以安裝XP驅動程式為說明)

    示範安裝網路卡驅動程式

    1.在桌面上的我的電腦按滑鼠右鍵,選擇[內容]

    image

    2.進入系統內容視窗後,選擇硬體標籤,點選[裝置管理員]按鈕

    image

    3.驅動程式的符號表示

    • ?表示不認識硬體設備
    • !表示硬體驅動程式有問題
    • X 表示硬體停用

    image

    4.對要安裝的驅動程式圖案上按滑鼠右鍵,選擇[更新驅動程式]

    image

    5.點選"從清單或特定位置安裝(進階)",接者點選[下一步]按鈕

    image

    5.選擇驅動程式的資料夾位置,然後按[確定]按鈕

    image

    6.成功完成安裝驅動程式,點選[完成]

    image

    7.底下為安裝完成的畫面,安裝成功原來的 !會消失不見,這樣硬體就可正常使用囉

    image

    五、常見的驅動程式下載位置

    顯示卡:

    主機板:

    印表機:

    網路卡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說明:

    Returnil Virtual System(RVS)為一套虛擬的還原系統,可有類似還原卡功能,只要電腦重新開機便會還原所有的資料,如果在公用環境的電腦或者是給小朋友玩的電腦怕常常壞掉,要重灌可考慮用此軟體,每次開機都是新的環境,非常的方便喔!

    官方網站:

    軟體下載:http://www.returnilvirtualsystem.com/

    軟體下載:下載點一下載點二

    二、安裝軟體

    1.點選軟體圖示

    影像 1

    2.選擇要安裝的語言

    影像 2

    3.進入安裝精靈後,點選[下一步]按鈕

    影像 3

    4.勾選"我接受許可協議中的條款",然後點選[下一步]按鈕

    影像 4

    5.設定安裝的資料夾,這邊使用預設值點選[下一步]按鈕

    影像 5

    6.點選[安裝]按鈕

    影像 6

    7.安裝完成,點選[完成]按鈕離開

    影像 7

    8.設置精靈,這裡我們點選"免費",再點選[跳過]按鈕

    影像 8

    9.點選[下一步]按鈕

    影像 9

    10.底下為更新與分析,稍等一段時間

    影像 10

    11.點選[完成]按鈕,安裝成功

    影像 12

    12.點選[是]按鈕,讓電腦重新開機套用設定值

    影像 13

    三、設定啟動虛擬還原模式

    1.安裝完成後在桌面上會多一個RETURNIL,目前狀態為OFF

    影像 14

    2.點選右下角系統圖示進入RETURNIL設定介面,點選"立刻啟動"

    影像 15

    3.點選[確定]按鈕

    影像 16

    4.底下為啟動虛擬系統的畫面,如果希望每次開機都進入虛擬系統環境,可以勾選畫面中的"當啟動Windows時啟動System sage",這樣就不用每次啟動虛擬系統環境,不過每次在重開機就都會變成新環境,C:磁碟的資料都會被刪除喔!

    影像 17

    四、其他設定

    • 如果不想在畫面上顯示RVS工具欄跟系統圖示,可在RVS功能介面中點選"偏好設定",在使用介面標籤中,取消勾選"顯示系統工具列圖示"與"顯示桌面工具列提示"

    影像 18

    • 如果怕RVS還原模式被別人亂修改的話,可以點選偏好設定能,選擇管理標籤,勾選"啟動密碼保護",輸入密碼,這樣就不用怕被亂動設定值。

    影像 19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image

    image

    一、說明:

    BIOS是在主機板上的一個ROM(唯讀記憶體)晶片,在裡面儲存著電腦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信息設定、開機自檢程序及系統啟動程序等。主機板上的BIOS是硬體與應用程式之間一個十分重要的界面,它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速度,穩定性及相容性,並且負責在電腦啟動時對系統的各項硬體進行設定和測試,以確保系統能夠正常地工作。

    二、進入BIOS的方式:

    不同的電腦進入BIOS的方式都不太一樣,不過一般來說都是在電腦開機還沒讀取硬碟或是其它開機裝置的時候按鍵盤的"Delete(Del)"進入,不過有些公司會為了標新立異而將進入BIOS鍵改為"F1" 或"F2",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組合按鍵。

    三、BIOS的操作

    進入BIOS之後滑鼠無法使用,因為沒有驅動的關係,所以我們必須使用鍵盤按鍵來操作設定。

    常見的操作方式,僅供參考,實際操作以自己的主機為主。

    方向鍵:移動選項

    [Page Up]、[Page Down]或[+]、[-]:修改選項設定值

    [F10]:儲存離開

    [ESC]:離開目前畫面

    四、設定光碟開機

    一般如果要重灌電腦作業系統的話,我們要先設定優先開機的順序選項,如果是使用光碟片來安裝作業系統,那麼就必須要把Boot開機順序設定為CD-ROM Drive

    設定步驟:

    1. 使用方向鍵左右選擇Boot
    2. 使用+/-按鍵將CD-ROM Drive調整為第一個
    3. 按F10儲存離開

    image

    五、察看電腦硬體資訊

    設定步驟:

    1. 使用方向鍵左右選擇Main
    2. 使用方向鍵上下選擇System Information
    • Processor 目前使用的中英處理器CPU資訊
    • System Memory 目前安裝的記億體容量

    六、設定密碼及清除CMOS資料

    如果希望電腦不要別人亂動的話,可使用BIOS設定開機密碼及進入BIOS的密碼。

    但如果密碼不小心忘記了,就必須將主機板內的跳線接至清除CMOS資料,或者將主機板上的電池拔下來放電約30分鐘。

    image

    密碼設定步驟:

    1. 使用方向鍵左右選擇Security
    2. 選擇Set User Password(為進入BIOS的密碼),按Enter,輸入密碼
    3. 選擇Set Supervisor Password(為開機的密碼),按Enter,輸入密碼
    4. 按F10儲存離開

    image

    七、主機板手冊下載

    如果主機板手冊不小心遺失了,可以到所購買的主機板網站下載,這邊以華碩M4A785TD-V EVO主機板為示範說明下載方式

    操作步驟:

    1. 連線到華碩網站tw.asus.com
    2. 搜尋主機板型號M4A785TD-V EVO,點選GOimage
    3. 點選主機板型號的軟體下載image
    4. 選擇作業系統版本,點選其他手冊image
    5. 選擇要下載的語言版本這邊以繁體中文為示範,點選三個其中一個下載點後,輸入驗證碼,按確定即可下載主機板手冊

    image

    八、載入原廠BIOS設定值

    如果不小心亂設定BIOS要把它恢復到原廠的設定值使用下列的方式

      設定步驟:

      1. 使用方向鍵左右選擇Exit
      2. 使用方向鍵上下選擇Load Setup Defaults
      3. 在選擇Yes

    image

     

    九、FAQ&其他相關

    AWARD BIOS

    嗶聲狀態

    可能問題

    嗶聲狀態

    可能問題

    一短

    系統啟動正常

    一長三短

    鍵盤錯誤

    二短

    CMOS設定錯誤

    一長九短

    ROM錯誤

    一長一短

    DRAM錯誤

    不斷長響

    DRAM未插好

    一長二短

    顯示卡或螢幕

    不停急響

    電源供應

    AMI BIOS

    嗶聲狀態

    可能問題

    嗶聲狀態

    可能問題

    一短

    DRAM刷新錯誤

    六短

    鍵盤錯誤

    二短

    DRAM ECC錯誤

    八短

    顯示卡記憶體錯誤

    三短

    DRAM檢查失敗

    九短

    ROM錯誤

    五短

    CPU錯誤

    一長三短

    DRAM損壞

    一長三短

    DRAM損壞

    一長八短

    顯示卡 或 螢幕

    IBM BIOS

    嗶聲狀態

    可能問題

    嗶聲狀態

    可能問題

    電源器 主機板損壞

    持續短聲

    電源供應器或主機板損壞

    持續

    主機板嚴重損壞

    一長一短

    主機板有錯誤

    短聲

    系統自我測試正確

    一長二短(三短)

    顯示卡錯誤

    二短聲

    自我測試發現錯誤

    三長聲

    鍵盤錯誤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明:

    HWM BlackBox是一個實用硬體測試工具,提供精確的處理器、記憶體、繪圖晶片、系統資訊、效能等訊息。也有提供效能測試和溫度。

    官方網站:http://blackbox.hardwaremania.com/en/
    軟體版本:2.0      
    軟體語系:多國語系      
    支援系統:Windows XP/Vista/7      
    軟體下載:點我下載官方載點

     

    image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文件下載

     圖解組裝電腦過程

    自行組裝電腦-Part.1

    自行組裝電腦-Part.2

     

    準備工具(一字及十字螺絲工具+斜口鉗+尖嘴鉗...)

    12 image

    首先讓我們先來瞧瞧要把PC拼湊起來的各種步驟。

    1. 打開空機殼;
    2. 準備裝配各元件;
    3. 安裝主機板;
    4. 安裝RAM、處理器與風扇;
    5. 安裝顯示卡與音效卡;
    6. 安裝硬碟與軟碟;
    7. 安裝軟碟與CD-ROM光碟機;
    8. 連接排線;
    9. 將磁碟機與主機板接上電源;
    10. 連接機殼前端面版的纜線;
    11. 最後檢查。

    上面的清單是要用來作為一般的指引。事實上你可以更改對實際的組裝步驟做某些程度的變更。我們採用直立式的機殼來做示範,因為這比較能清楚的用圖說明。中小型機殼的組裝步驟也相仿。

     

    打開空機殼

    image002

    主機板底架拉出來的的空機殼。

    我們的直立式機殼是ATX規格並包含一個300瓦的電源供應器。鬆開螺絲就可以分別將兩個側面版卸下來。有些機殼是採用一體成型的倒「U」型外殼。不管機殼是如何設計的,一般都能從兩側來進入要放置PC的內部空間。

    機殼的價格是其模組化與生產品質的良好指標。便宜的機殼通常會迫使你得以特定的順序來組裝PC、用較軟與∕或較薄的金屬材料、以及可能有尖銳的金屬側邊。昂貴的機殼提供聰明的設計方式、更堅固的結構、較佳的磨光、以及通常搭配功率較大的電源供應器。

    在移除側面版來打開機殼後,就會看到機殼製造商提供了哪些配件。電源線和螺絲釘應該都要有,有時還會看到一組機殼腳架。

    準備安裝元件

    image003

    所有元件的概觀(由左至右、由上而下):網路配接卡;軟碟機;CD-ROM光碟機;音效卡;硬碟;排線;顯示卡;RAM;CPU散熱裝置;與主機板。

    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張照片。我們並無隱含推薦其內容元件的特定製造商。我們採用他們來解說類似元件的安裝步驟。元件的選用完全取決於你。你可以在Tom's硬體指南的網站中找到最新產品的評測、以及最新發展與產品推薦的文章。

    安裝主機板

    image004

    內含6個主機板隔間柱的空機殼。

    我們機殼有滑動式拖盤設計,讓安裝主機板及其所有元件的動作變得相當優雅。便宜機殼的架設平板是固定在機殼上的。如果是這種類型的,應該先讓機殼側躺。

    接著把用來固定主機板的隔間柱鎖上去。這張照片顯示6個隔間柱已經都鎖在架設平板上了。在架設平板上通常都會有比實際需要更多的洞留在上面。這些在架設平板上的洞都是按照標準位置預留的,與主機板上的孔相對應。真正會用到多少視主機板製造商而定。機殼一般都會設計為可接受任何主機板。比對一下那些在你主機板上的孔來決定金屬隔間柱要裝在何處。

    image005

    與金屬板隔開–在架設平板上的主機板。

    安裝CPU與散熱裝置

    image006

    將CPU插座上的拉桿抬起。

    image007

    當處理器插入其插座後,將拉桿向下壓回原處。

    首先將CPU插入其插座。先把插座旁的小拉桿抬起來。如果從下方來檢查CPU,會發現到其中一角少了一根針腳。將這個角落對準插座上少一個洞的那個角。處理器要以這個方式來安裝並確定是否正確安插進去。請記得在安插過程中切勿用力按壓CPU!所有的針腳應該是平順的滑進插座中。如果你確定CPU安裝的位置正確(以針腳缺漏處做參考),但卻沒辦法安插CPU,那可能是有針腳被弄彎掉了。如果有這種情況發生,用小鉗子或螺絲起子把針腳給弄直。處理器安插進去後,就把拉桿壓回原處。

    別忘了用散熱膏或散熱墊

    image008

    在處理器上塗散熱膏。

    一定要在CPU上塗散熱膏或加塊散熱墊。這有助於將廢熱由處理器傳導至散熱裝置上。沒有在處理器上使用導熱介質會導致當機!除非是散熱膏,散熱裝置有的接觸面有任何些微的未對準,甚或只是一小點的灰塵,都會導致無法有效的將廢熱從處理器傳導出來。散熱膏同時在CPU的接觸面上(就是印模)也充滿了極微小的散熱孔道。一些散熱裝置的製造商會在其產品中附有散熱膏,如果你的沒有,在大多數好的電腦或電子零件商店都會有賣,價格大約2~3美元。

    安裝散熱裝置

    推薦選用銅材質的散熱裝置,因為這種材質的導熱性相當好。在購買散熱裝置時應該先瞭解你處理器的插座種類。有兩種散熱裝置可供選擇–一種適用於Socket A/462與Socket 370的、或另一種只適用於Socket 423(Pentium 4)的。

    image009

    確定散熱裝置安裝在正確的位置。這個是準備連接上插座的散熱裝置。

    image010

    夾片將散熱裝置固定在插座上。這適用於Socket A/462(AMD)與Socket 370(Pentium III和C3)。

    風扇電源連接

    image011

    很多的氣流。以下是散熱裝置風扇的電源連接。

    你可能會懷疑為何連接風扇的連接端會有3條電線。其中兩條用來傳送電源;第三條則用來監控風扇的轉速。因此BIOS能夠一直瞭解風扇目前的轉速。

    Pentium 4系統的微小差異

    Socket 370(Intel Pentium III或Via C3)、Socket A/462與Socket 7都使用相同的方式安裝散熱裝置。然而,Socket 478架構的Pentium 4系統則有些許不同。Intel指定主機板製造商應該提供一個塑膠導軌,以確定散熱裝置能平順的架設在處理器的表面。此外散熱裝置並非用夾子來固定,而是採用如下圖所示的扣鈕系統。

    image012

    Pentium 4主機板478腳位的插座與CPU散熱裝置的導軌。

    image013

    安裝Pentium 4的散熱裝置

    安裝RAM

    RAM必須配合主機板。目前市面上有3種類型的RAM:SDRAM、DDR SDRA與RDRAM。主機板的晶片組決定你要選用哪種RAM。可以在主機板包裝盒上或主機板使用手冊中找到相關規格。

    image014

    安裝RAM。記憶體模組底部的卡榫可確保RAM正確安裝。該卡榫在SDRAM、DDR SDRAM與RDRAM上位於不同的位置。

    DIMM記憶體模組在記憶體插槽的下方有個卡榫。雖說模組不可能會插反,還是應該在安裝之前先將RAM對齊其插槽。然後小心的將模組壓入插槽中。建議要小心點,因為力量太大可能會損害某些主機板上的線路。最好是先將一邊插入,然後再插另一邊。若另一邊正確插入的話該卡榫便會卡住其扣孔。為確保正確安裝,可以把記憶體模組再拉出來。鬆開卡榫會把模組給彈出其插座。然後就可以拿起來。

    image015

    度過第一個難關。主機板加上處理器、散熱裝置與記憶體。

    顯示卡、音效卡與網路卡

    image016

    就位–裝在白色PCI插槽的音效卡(左側)與顯示卡(中央)。如果有需要的話也有安裝網路卡的空間。

    現今的顯示卡通常都採用特別為其目的提供的AGP插槽架構。這些黃褐色、與PCI相反的插槽,一般都位於主機板的中央。PCI顯示卡已經很少被使用了。現在選擇一個PCI插槽給每個所安裝的界面卡,包括音效卡。在安裝擴充卡之前,從機殼的背面版(或主機板拖盤)移除適當的插槽蓋板。一般都需要螺絲起子才行,儘管有時是採用簡便的塑膠夾片。蓋板也可能是背面版的一部份。

    在簡單的系統上選個位置插PCI卡通常沒啥問題。然而以我們的經驗,有時候在某些廠牌的主機板上要選擇合適的PCI插槽可能會是個問題。舉例來說,IRQ可能被重複保留兩次甚至三次。資源衝突可能會讓要使作業系統與主機板運作正常變得很困難。把衝突的PCI卡移到另一個插槽、或手動重設IRQ通常都能解決問題。另一個理由更為實際。如果你的界面卡上附有大型的散熱片,甚至上頭還加個風扇,那在其下方的晶片勢必會產生許多廢熱需要排除。這只是我們不把音效卡裝在顯示卡旁邊的原因之一:我們希望在兩張卡中間多留點空間以避免廢熱累積。

    安裝硬碟與軟碟

    我們假設你已經按照你的需要設定好你的硬碟–單碟、主碟或次碟。下面的照片顯示已經安裝好的硬碟。如你所見,我們可以從機殼的這邊向右看到。如果我們把主機板拖盤推回原位,那就沒辦法從左側來鎖硬碟。

    image017

    這時候我們還可以很容易接觸硬碟(下方)與軟碟(上方)。可以從旁邊看到磁碟機的螺絲孔。

    每部磁碟機的每側使用兩顆螺絲。我們想簡單提一下磁碟散熱的問題,因為這對現今7,200 rpm的磁碟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轉速達7,200 rpm的硬碟其溫度很快就會上升至50℃以上。因此應該在要它們之間留些空隙以避免廢熱累積。電源供應器的風扇通常都足夠讓機殼內部產生充裕的空氣對流。

    安裝CD-ROM光碟機

    CD-ROM光碟機的安裝與硬碟類似。首先檢查跳線設定是否正確。

    image018

    在磁碟槽中的CD光碟機。

    在安裝系統時你只會看到裝飾用塑膠前面版下的金屬面;機殼金屬面實際上是隱藏在塑膠面版後。整個前端部分、或至少部分用來安裝磁碟機的地方,是由單片、大片的金屬所製造的,磁碟機孔就是打在這些地方。這幾年來,機殼的CE規格指定了這種金屬面版,因為只有金屬才能減低電磁輻射–處理器通常是這個領域最嚴重的侵犯者。

    實際上有兩種選擇。如果金屬彎折點已經預留好了,你要用金屬剪剪斷、或用力將他們推出。如果是高級的電腦機殼,可以隨時移除或重新裝回這些金屬面版。仔細檢查是否有簡單的方法可以把這些面版給移除,這將可減低意外損害他們的機會。

    當我們打開磁碟槽後,便可以將CD-ROM光碟機送入其中並鎖在固定位置。你需要一把優等金屬製的螺絲起子。使用4顆螺絲。注意不要把螺絲鎖得太緊,因為太大的壓力會對機殼產生過大的拉力而導致扭曲。光碟機的轉速越快,這種效應就越嚴重。螺絲只要鎖緊到光碟機穩固即可。CD-ROM光碟機的散熱也是要列入考量,就如同磁碟機一樣。

    連接排線

    你的PC現在看起來應該和我們照片中的類似。所有的主要元件、像是主機板、處理器、RAM、顯示卡、音效卡、硬碟、CD-ROM與軟碟機都已經安裝完畢。現在該是連接排線的時候了。

    image019

    還沒有接排線的PC

    正如在看完Part 1後你所注意到的,有兩種主要的排線種類:34-pin的軟碟排線、與供連接硬碟及CD-ROM的40-pinIDE排線(80條電線)。排線在其第一腳位都會用顏色標註。許多磁碟機也有類似的第一腳位辨識標誌。若非如此,只要記得第一腳位就在電源接頭的旁邊。

    image020

    排線。標記標明電流方向。下方:硬碟機用的80-pin。上方:軟碟機34-pin用的。

    磁碟機電源連接端

    image021

    5與12伏特(volt)的四極接頭。磁碟機電源連接端就在排線的右邊。

    安裝在內的電源供應器至少有5個插頭以提供磁碟機電源。如果需要更多,可以考慮購買一轉二的分電纜線。分電纜線可將一個連接端轉成兩個。插頭和插座的稜角是特別設計用以確保極性正確。

    軟碟機的插頭也類似,可以很容易在電源供應器的電源纜線辨認出。最後有個大型的ATX插頭將它插入主機板的電源插座。ATX12或P6若有需要應該要接上。後者用以提供更多的電力給耗電量大的處理器,如你在Part 1中已經認識的。

    電源供應器

    隨著GHz級處理器的問世,它們對電力的需求也越來越不能忽視。當您購買機殼時,記得要仔細看裡頭的內附電源供應器。除了傳統的ATX電源供應線外,它還應該要有輔助電源供應線(auxiliary power connector)。許多主機板都需要用它來滿足Pentium 4或Athlon XP處理器所需的電力。只有當您的CPU時脈不到1400 MHz時才不需要用到它。

    image011[4]

    傳統的ATX電源供應線插頭。

    image012[4]

    滿足吃電的CPU:左邊是ATX12,右邊是P6插頭。

    image013[4]

    越來越多的主機板上都有這些插座:左邊可以看到P6(輔助)插座,右邊則是傳統的ATX電源插座。

    image014[4]

    主機板上的ATX12插座。

    磁碟機用的電源線

    看您需要安裝幾台磁碟機,再來選擇電源供應器。比較小的機殼裡,內附的電源供應器只會附3~4條磁碟機用電源線。如果您用完了這些線,那就需要用Y字分接線把它一分為二了。

    image015[4]

    一分為二:常見的Y字型分接線。

    這種分接線也有軟碟機用的小插頭,用來為軟碟機提供電力。

    機殼:

    記得要問有關於組裝材料的問題,看看機殼有沒有附螺絲、間隔插座和其他組裝用的零件?大多數機殼裡都會附一包組裝零件,不過買便宜貨時要格外注意!

    image016[4]

    大部份空機殼裡,都應該會附一包組裝零件。

    要確定有附間隔插座和底座等用來固定主機板的零件。要是有多一些螺絲出來更好,可以用來固定界面卡的位置。用來固定磁碟、光碟機的螺絲頭會比較細一些。每台磁碟機至少需要4個螺絲,不過有備用品總是好事。對了,要找這些螺絲可別到五金店去找,到附近的電腦店家去看看,在那裡您可以很容易拿到這些螺絲,而且尺寸也會剛剛好。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避免把螢幕的電源插頭,直接插在電腦電源供應器上,最好是用分開的插座。雖然有些電源供應器上頭有給螢幕用的插座,不過超過19吋的螢幕最好不要這樣用,因為螢幕開機時的強力突波會造成開機的問題。

    記得要問有關於規格的問題。這雖然要看您的主機板使用的規格,不過大多數新主機板都是ATX規格,所以您的機殼也要相容於ATX。如果您的主機板還是AT的,要找到AT規格的機殼就不是很容易了。目前的ATX主機板的特徵,是鍵盤、滑鼠、平行、序列和COM埠等界面,都直接焊在主機板上了。在提到主機板時我們會回頭來看這個部份。

    小東西:螺絲、間隔插座和Jumper

    image017[4]

    一般的機殼用螺絲,是用來鎖緊機殼外蓋,以及固定內部界面卡的。

    image018[4]

    固定磁碟機的螺絲比較短也比較細,螺絲頭也小了一點。這種螺絲大多用來固定磁碟機的位置,和將主機板固定在機殼上。

    image019[4]

    間隔插座是用來鎖在主機板的背板上的。

    何謂Jumper

    image020[4]

    Jumper長得很小巧可愛。

    Jumper(短路端子,或稱跳線器)不過是個連接兩個金屬接觸面的金屬「橋樑」。不過從外面看,因為被塑膠包著,所以我們看不見金屬。Jumper大多用來設定電腦,比方說,您可以用它來設定處理器的時脈,或是把硬碟由主碟(master)換成副碟(slave)。上面的照片中您可以看到傳統jumper的長相,磁碟機和主機板上都會用到它。

    前面版連接

    image022

    前面版連接:HDD LED(硬碟燈)、電源(on/ off)開關與RESET開關在第一排。下面:小型麥克風。

    所有的主機板將提供前面版功能的接腳都群聚在主機板的右下角。應該可以在主機板內附的手冊上的找到這些描述。印刷在主機板上的簡寫對初學者而言沒有什麼幫助,下面對縮寫的簡短解釋應該有用。

    • SP、SPK或SPEAK:揚聲器輸出端。4個接腳。
    • RS、RE、RST或RESET:在這邊連接兩接腳的Reset纜線。
    • PWR、PW、PW SW、PS或Power SW:電源開關、PC的on/ off開關。插頭是兩接腳的。
    • PW LED、PWR LED或Power LED:電腦開機時機殼前面版的發光二極體會點亮。這是兩接腳的條纜線。
    • HD、HDD LED:這兩接腳連接硬碟啟動LED指示纜線。

    不用擔心極性。Reset與On/ Off開關就算接反了也能運作,但LED若極性搞錯了就不會亮了。如果聽見硬碟在跑但LED沒亮,只要把插頭反轉過來即可。

    最後檢查

    恭喜–你已經完成了!你已經安裝並連接所有的元件。在第一次開機啟動你的新電腦前,重新檢查所有的東西。有些很明顯的東西是可以很輕易的大略看出來的。

    看看下事項:

    • 主機板跳線設定:處理器的設定對嗎?
    • 磁碟機跳線設定:主/副正確嗎?
    • 處理器、RAM模組以及擴充卡是否有穩固安裝在其插座上?
    • 有把所有的纜線都接上了嗎?都穩固接牢了嗎?
    • 有把所有擴充卡上的螺絲的旋緊或卡榫卡好嗎?
    • 磁碟機是否牢固?
    • 所有磁碟機的電源纜線是否都已連接?

    在完成上述所有的檢查之後,就可以啟動PC安裝作業系統了。

     

    組裝相關影片

    CPU與記憶體安裝 Part1

    安裝主機板與硬碟 Part2

    安裝電源線、顯示卡、面板連接線

     

    美女示範電腦組裝

     

    (以上資料由網路收集)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啟動Advanced SystemCare 軟體後點選[應用程式],點選安全標籤內的[驅動備份]按鈕

    影像 22

    2.勾選要備份的驅動程式或按[全選]按鈕,點選[現在備份]

    影像 23

    3.點選[確定],備份完成

    影像 24

    4.備份完成的驅動程式預設放置於C:\Program Files\IObit\Advanced SystemCare 3\Backup\Drivers內,可將裡面所有的內容保存至其他的位置上,下次重灌電腦有區要用到驅動程式,就可直接使用的邊的驅動程式,不用再花時間找驅動程式光碟或下載。

    影像 25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明:

    Advanced SystemCare Pro是針對Windows個人端平臺推出的調校軟體,透過全系統的掃描程序,不僅可以發現系統本身的運作問題,同時也能找出已經植入的間諜軟體、廣告程式,並且加以清除。

    軟體下載:下載點一下載點二

    一、序號申請

    Advanced SystemCare Pro五週年活動的網頁

    1.點選網站詢問問題,輸入審核碼,點選Get Free License取得免費的序號

    影像 17

    2.底下圖為取得序號的畫面

    影像 21

    二、安裝軟體

    1.點選軟體圖示

    影像 1

    2.授權合約點選"我同意",點選[下一步]按鈕

    影像 33.點選[下一步]按鈕

    影像 24.安裝資料夾使用預設值,點選[下一步]按鈕

    影像 45.開始資料夾名稱位置使用預設值,點選[下一步]按鈕

    影像 5 6.程式啟動圖示位置預設勾選全部,點選[下一步]按鈕   影像 67.點選[安裝]按鈕 

    影像 78.點選[完成]按鈕 ,完成軟體安裝

    影像 8 9.如果沒有啟動Windows還原功能會出現此詢問畫面

    影像 910.設定軟體介面,點選[下一步]按鈕

    影像 1011.選擇軟體外觀與使用的語系,點選[立即開始]按鈕

    影像 1112.點選[是]按鈕

    影像 1213.更新軟體,點選[開始下載]按鈕 

    影像 1314.點選[完成]按鈕,完成軟體更新

    影像 14

    四、註冊軟體

    1.點選[升級]按鈕

    影像 152.點選[輸入註冊碼]按鈕

    影像 193.輸入用戶名稱及註冊碼,點選立[即註冊按鈕]

    影像 20 

    五、系統優化

    1.點選[維護]按鈕

    影像 16 2.底下圖為修復完成的畫面

    影像 18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明:

    Vmware Player為一個可讓你模擬系統安裝、BIOS設定、軟體測試,免費的虛擬電腦軟體,與他同性質的軟體有Vmeare、VirtualBOX、VirtualPC等。VMware Player比起Windows Virtual PC與VirtualBox有個最大的差異功能在於無法建立快照。

    官方網站 http://www.vmware.com/products/player/

    軟體下載 點我下載

    一、軟體安裝

    1.點選軟體圖示

    clip_image002

    2.進入歡迎安裝畫面後,點選[Next]下一步

    clip_image004

    3.設定安裝的資料夾路徑為預設值,按[Next]下一步

    clip_image006

    4.建立軟體圖示預設為都勾選,按[Next]下一步

    clip_image008

    5.開始準備安裝,按[Continue]繼續安裝

    clip_image010

    6.安裝完成,點選[Restart]重新開機

    clip_image012

     

    二、建立虛擬機器

    1.點選軟體圖示

    影像 21

    2.點選 “Yes , I accept the terms in the license agreement” (是的,我接受許可協議條款),點選[OK]

    影像 22

    3.按"Create a New Virtual"建立一個新的虛擬機器

    其他選項說明:

    Create a New Virtual Machine:建立一個新的虛擬機器
    Open a Virtual Machine:開啟現有的虛擬機器檔
    Upgrade to VMware Workstation:升級到VMware工作站版

    影像 23

    4.點選 "I Will install the operation system later"我之後再安裝作業系統,點選[Next]

    影像 24

    5.選擇作業系統點選"Microsoft Windows",版本Version點選Windows 7,點選[Next]下一步

    影像 25

    6.設定虛擬機器名稱及存放路徑(使用預設值),點選[Next]下一步

    影像 26

    7.設定虛擬機器的硬碟空間容量,這邊為使用40GB,點選[Next]下一步

    影像 27

    8.點選[Customize Hardware]自定硬體設定

    影像 28

    9.這邊可以設定記憶體容量Memory、CPU使用核心數、軟碟、光碟、網路等設定。我們使用光碟映像檔來安裝作業系統

    (1)點選New CD/DVD

    (2)點選Use ISO image file:

    (3)點選[Browse]瀏覽按鈕,選擇系統光碟映像檔

    (4)點選[OK]完成設定

    影像 29

    10.底下為設定完的畫面

    影像 30

     

    三、BIOS設定

    安裝作業系統時,必須要把開機的優先順序Boot改為光碟開機。

    1.一開機時點選鍵盤[F2]進入BIOS設定

    1

    2.使用鍵盤方向鍵選擇[Boot],使用+/- (加或減按鍵)修改第一個順序為CD-ROM Drive(光碟第一個優先)

    2

    3.使用鍵盤方向鍵選擇[Exit],選擇[Exit Saving Changes]儲存後離開

    3

    四、安裝Windows 7

    1.設定安裝的語言、貨幣格式、輸入法,點選[下一步]

    影像 31

    2.點選[立即安裝]

    影像 32

    3.選擇安裝系統的規則架構,這裡選擇x86,32位元系統,點選[下一步]

    影像 33

    4.勾選"我接受版權合約",點選[下一步]

    影像 34

    5.安裝類型選擇 "自訂(進階)"

    影像 35

    6.這邊可以分割硬碟,這裡是示範為將硬碟分割30GB當為系統碟,點選[磁碟機選項]

    影像 36

    7.設定硬碟分割的容量,這裡為輸入30960MB(約30GB),點選[套用]按鈕

    影像 37

    8.Windows 7會自動建立100MB當為系統用的磁區,點選[確定]按鈕

    影像 38

    9.點選主要磁碟安裝系統,點選[下一步]

    影像 39

    10.安裝時間約為20~40分之間(視系統效能而定)

    影像 40

    11.輸入電腦名稱、與使用者名稱,點選[下一步]

    影像 41

    12.輸入帳戶密碼,點選[下一步]

    影像 42

    13.輸入光碟的產品金鑰,點選[下一步]

    影像 43

    14.點選[使用建議的設定]

    影像 44

    15.設定系統時間與日期,點選[下一步]

    影像 45

    16.設定網路連線的方式,點選[家用網路]

    影像 46

    17.底下圖為安裝時的畫面

    影像 47

    18.安裝完成

    影像 48

    五、安裝Vmware Tools

    1.點選[VM],選擇[Install VMware Tools]

    影像 49

    2.點選[Yes]安裝

    影像 50

    3.點選[Download]下載影像 51

    4.點選[執行Setup.exe]安裝

    影像 52

    5.選擇[是]開始安裝

    影像 53

    6.進入安裝精靈,點選[Next]下一步

    影像 54

    7.選擇Typical一般安裝,點選[Next]下一步

    影像 55

    8.開始安裝點選[Install]按鈕

    影像 56

    9.安裝完成點選[Finish]

    影像 57

    10.點選[Yes]重新開機,讓設定值生效

    影像 58

    六、與實體電腦檔案分享

    1.點選[VM]選擇[Settings]進入設定畫面

    10

    2.這邊要設定要使用分享的資料夾

    (1)選擇[Options]選項標籤

    (2)點選[Shared Folders]資料夾分享設定

    (3)點選"Always enabled"按鈕

    (4)點選[Add]增加按鈕

    11

    3.進入分享資料夾設定精靈後,點選[Next]下一步

    12

    4.點選"Enables this share"啟動這個分享,點選[Finish]完成按鈕(若要限制只能讀取資料不可存入,可勾選"Read-only")

    13

    5.點選[OK]設定完成

    14

    6.使用分享的資料夾,先點選Windows按鈕再按我的電腦名稱

    15

    7.點選網路,選擇vmware-host,裡面的Shared-Folders就是剛剛設定分享的資料夾位置

    15-1

    七、其他相關

    <VM選項設定>

    1.點選[VM]

    2.點選[Power]

    • Play Virtual Machine (啟動虛擬機器)
    • Reset (重新開機)
    • Suspend (電腦暫停)
    • Power Off (關機)

    60

    <Using Unity Mode>

    這個功能相似於Windows 7的import XP Mode,可以虛擬系統變為一個小的工具列,方便使用不同系統之間的軟體工具。

    1.點選[VM],選擇[Enter Unity] 進入Unity Mode

    61

    底下圖為工具列畫面

    62

    2.離開Unity Mode,點選工作列的軟體按鈕,選擇[Exit Unity]

    63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Y ( DIY - do it yourself)

    影像 15

    <電腦組裝基本觀點>

    組裝前先做功課 ? 讓別人當開路先峰
    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有限的資源做最大效果的利用

    <用途>

    1.是否大部分的時間都拿來上網?
    2.是否大部分的時間都拿來做文書處理的工作?
    3.是否常常拿來做休閒娛樂?
    4.是否常常玩3D遊戲?
    5.是否常常看DVD影片?
    6.是否喜歡比較大一點的螢幕?

    <電腦的需求簡單區分>

    1.上網、一般的文書工作

    2.遊戲、多媒體電腦

    3.家用電腦

    4.特殊用途電腦

    <電腦購買注意守則>

    我們要實際前往賣場購買零件之前,最好在前幾次能夠有『高手』一起陪同前往,因為他們可以在相關的問題上給予協助,這樣才不容易受騙,被當『冤大頭』耍!除了要有高手一
    去之外,專家還提供了幾個原則供大家參考喔:


    第一守則:『堅定立場,決不動搖』,意思是說在購買之前一定要先確定自己要買的組件和價位,千萬不要到了現場受到了老闆的『好言好語』勸說攻勢,就更改了原本的決定喔!

    第二守則:『貨比三家,積少成多』,意思是說要選擇信用好、服務好,有保障的商店來購買零組件,千萬不要為了貪小便宜而胡亂選擇、隨便購買,這樣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喔!


    第三守則:『殺價不如要贈品』,意思是說經過了貨比三家,精挑細選之後,基本上可以殺價的空間已經很有限了,所以如果殺價空間不大的話,倒不如多要一些『贈品』,像是喇叭、磁片盒、插座、護目鏡‧‧等,這樣說不定會更划算呢!


    第四守則:『保固期要問清楚』,基本上如果是有信譽的商家,所販賣的也是有品牌的產品的話,一定會有所謂的『保固期』,通常都是一年,然後老闆會將你購買這件產品的日期貼上去,這樣就有個憑據規定所謂的保固期,不過為了謹慎,還是要問清楚保固期到底有多久
    ?保固的內容有哪些?這個很重要的喔!還有一點要注意的事情是,產品上貼的保固貼紙千萬不能撕破喔,因為通常保固貼紙破損的話,保固就沒有啦!


    第五守則:『核對代理商』,所謂的代理商,指的是國內的通路商,像是聯強、捷元等都是代理商,在購買時請一定要清楚代理商,因為有些產品如果不是原廠保固的話,就是由代理商負責,所以搞清楚是否有代理商的保固標籤是很重要的喔!


    第六守則:『注意含稅價,最好選刷卡不加價的商家』,組裝電腦之所以會便宜,是因為單買零件的話,商家有些會以『未稅價』來賣給你,所以在看產品的價格時候,有時候要分清楚,才不會產生糾紛;此外,有許多的商家採取購買零件用刷卡消費的話,要加個幾成的手續費,如果不是現今不足的話,最好現金購買才不會多花錢,如果說一定要用信用卡消費的話,也最好選擇註明『刷卡不加價』的店家比較好。


    第七守則:『點收要清楚』,通常我們要組裝電腦的話,都會買一大堆的零組件,所以購買完後要離開時,請一定要點收清楚所購買的東西,最好是用店家的所開立的規格表來加以點收比較好。


    第八守則:『運送問題要注意』,由於許多的零組件很精密,相當容易損壞,所以在運送回家的過程中要相當的注意,最好是開車去載,會比較安全喔!


    ﹝以上的資料取自於PC home學習關刊8之『自己電腦自己裝』雜誌﹞

    <電腦DIY必要硬體設備>

    1.CPU、CPU風扇(買CPU會贈送)

    2.記憶體

    3.主機板

    4.硬碟

    5.顯示卡(如果有要玩遊戲的話)

    6.音效卡(一般主機板內建)

    7.網路卡(一般主機板內建)

    8.機殼(會附相關螺絲)

    9.燒錄器光碟機

    10.鍵盤

    11.滑鼠

    12.螢幕

    <電腦硬體相關網站>
    Tom's 硬體 : 硬體新聞、測試與評比
    http://www.tomshardware.com


    超頻者天堂
    http://www.oc.com.tw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www.pcdvd.com.tw

    DCView 數位視野社群網站
    http://www.dcview.com.tw/

    CdrInfo.com - The Hardware Authority
    http://www.cdrinfo.com/

    光華商場
    http://www.arclink.com.tw/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華碩

    http://tw.asus.com

    技嘉

    http://www.gigabyte.tw/

    微星

    http://tw.msi.com

    優派

    http://www.viewsonic.com.tw/

    羅技

    http://www.logitech.com

    太平洋電腦網

    http://big5.pconline.com.cn/

    Mobile01

    http://www.mobile01.com

    滄者極限

    http://www.coolaler.com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站  http://www.4shared.com

    Get 4Shared Premium!

    4Shaerd是一個方便免費的線上分享空間網站

    • 提供線上空間10GB
    • 單檔上傳200MB,若安裝ToolBar可提高到500MB
    • 提供 上傳工具
    • 使用限制30天未登入檔案刪除
    • 中文版操作介面

    <帳號申請>

    1.開啟瀏覽器連線到http://www.4shared.com網站

    2.點選註冊按鈕

    1

    3.輸入要申請帳號的資料

    4.點選註冊

    2

     

    5.底下圖為申請完成帳號的管理介面

    影像 4

    <建立資料夾管理>

    1.點選新資料夾

    2.輸入資料夾名稱

    3.點選OK按鈕

    影像 5

    <檔案上傳>

    1.先點選要上傳的資料夾位置

    2.點選[瀏覽]按鈕

    3.選擇電腦中要上的資料夾位置及檔案名稱

    4.點選[開啟]按鈕

    5.點選網頁中[上傳]按鈕

    影像 6

    底下圖為上傳中的畫面

    影像 9

    <下載4Share的檔案>

    1.連線到檔案下載頁面後,請等待畫面中秒數的時間

    影像 11

    2.秒數數完後會出現 "點擊這裡來下載這個檔案",點選即可下載

    影像 12

     

    <4Share桌面上傳工具>

    1.點選4shared工具

    影像 13

    2.點選下載按鈕

    影像 14

    官方網站說明教學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早上起了一大早去練車
    好久沒那麼早起來囉
    每次要早起都有設定鬧鐘
    不過醒來就會馬上切掉
    又窩回去床上繼續睡
    今天終於沒再爬回去
    是鬧鐘放比較遠的關係嗎??
    騎乘路線大坑清水巷,一路都緩緩上坡
    真是不錯的練車路線
    公里數約34


    檢視較大的地圖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排序


    A.    單一值排序
    1.點一下要排列的資料標題

    2.點選資料功能標籤

    3.點選要排的方式

     image


    B.    多鍵值排序-自定排序-色彩排序
    1.點一下資料

    2.點選資料功能標籤

    3.排序

    4.點”新增層級”

    5.選擇要排序的欄位名稱

    6.設定排序的規則及順序

    7.確定

    image

    二、    篩選
    A.    啟動篩選
    1.點一下資料

    2.點選資料功能標籤

    3.篩選

    4.在資料的標題旁會出現下拉式箭頭

    3.點選要篩選的條件

    image
    B.    清除篩選
    1.點一下資料

    2.點選資料功能標籤

    3.清除

    image


    C.    顏色篩選
    1.    點一下要篩選的欄位名稱
    2.    點下拉箭頭
    3.    點選要篩選的色彩

    image


    三、    設定格式化條件
    A.    儲存格值

    1.選要設定的儲存格範圍

    2.點選常用功能標籤

    3.設定格式化條件

    4.醒目提示儲存格規則

    image 
    5.    點要使用的判斷規則
    6.    設定判斷的條件
    7.    設定符合條件的儲存格格式色彩
    8.    確定

    image

    B.    圖示集
    1. 選要設定的儲存格範圍

    2. 點選常用功能標籤

    3.設定格式化條件

    4.圖示集

    5.其他規則

    image

    6.點選要使用的圖示樣式

    7.設定圖示規則

    8.確定   

    image 

    C.    資料橫條
    1.    選要設定的儲存格範圍

    2.    點選常用功能標籤

    3.設定格式化條件

    4.資料橫條

    5.    點選其他規則可自定色彩

    image


    D.    色階
    1.    選要設定的儲存格範圍

    2.    排序資料遞增或遞減都可

    3.    點選常用功能標籤

    4.設定格式化條件

    5.色階

    image

    6.    點選要使用的漸層色彩

    7.    點選其他規則可自定色彩

    image

    E.    清除規則
    1.    選取要清除的資料範圍

    2.    點選常用功能標籤

    3.設定格式化條件

    4.清除規則

    5.清除選取的儲存格規則

    image

    F.    管理規則
    1.    點選常用功能標籤

    2.設定格式化條件

    3.管理規則
    image

    四、    圖表
    A.    新增圖表
    1.    選取要建立圖表的資料範圍

    2.    點選插入功能標籤

    3.圖表

    4.點選要使用的圖表類型

    image

    5.    點圖表設計工具

    6.設計

    7.移動圖表

    image

    8.    點”新工作表”並輸入工作表名稱

    9.    確定
     image

    B.    圖表樣式設定
    1.    點一下圖表

    2.點選要使用的版面及樣式

     image


    C.    圖表版面調整
    1.    點一下圖表

    2.    圖表工具

    3.    版面配置

    4.點選要修改的項目

    5.選擇項目內容

    image


    D.    重疊圖設計
    1.    選取資料範圍

    2.    點選插入功能標籤

    3.    圖表

    4.選擇直條圖

    5.堆疊直條圖

    image

    6.    點圖表設計工具

    7.設計

    8.移動圖表

    image

    9.    點”新工作表” 並輸入工作表名稱按確定按鈕

    image

    10.    點一下直條圖的線條

    11.    按滑鼠右鍵點選資料數列格式

    image

    12.    設定資料數列繪製於副座標軸

    13.    類別間距往大間距增加

    14.    關閉   

    image

    E.    圖表-依資料點分色
    1.    點一下數列圖形

    2.    按滑鼠右鍵點選資料數列格式

    image

    3.    點填滿 

    4.    勾選 "依資料點分色"

    5.    關閉

    image


    五、    移除重性性資料
    1.    點一下資料

    2.    點選資料功能標籤

    3.移除重覆

    image

    4.勾選一除重覆的欄位名稱

    image

    5.確定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直接運算
    1.    點一下要計算的儲存格
    2.    輸入 =
    3.    輸入運算式
    4.    Enter

    image

    算術運算子

    算術運算子

    意義

    範例

    + (加號)

    加法

    3+3

    - (減號)

    減法

    3–1
    -1

    * (星號)

    乘法

    3 * 3

    / (斜線)

    除法

    3/3

    % (百分比符號)

    百分比

    20%

    ^ (脫字符號)

    乘冪

    3^2

     

    比較運算子

     

    比較運算子

    意義

    範例

    = (等號)

    等於

    A1=B1

    > (大於符號)

    大於

    A1>B1

    < (小於符號)

    小於

    A1<B1

    >= (大於或等於符號)

    大於或等於

    A1>=B1

    <= (小於或等於符號)

    小於或等於

    A1<=B1

    <> (不等於符號)

    不等於

    A1<>B1

     

    文字串連運算子

    文字運算子

    意義

    範例

    & (與)

    將兩個值連接或串連起來,用以產生一個連續的文字值

    ("東西"&"南北")

     

    運算的順序

    運算子

    說明

    : (冒號)

    (一個空格)

    , (逗號)

    參照運算子

    -

    負號 (如 -1)

    %

    百分比

    ^

    乘冪

    * 和 /

    乘和除

    + 和 -

    加和減

    &

    連線二個文字字串 (連線)

    =
    < >
    <=
    >=
    <>

    比較

     

    二、    儲存格運算
    1.    點一下要計算的儲存格
    2.    輸入 =
    3.    點要運算的儲存格,及編輯運算式
    4.    Enter

    image

    三、    位址參照
    1.    選取儲存格編號
    2.    按F4切換參照

    image

    絕對、相對及混合參照間的差異

     

    種類可分為四種:

    相對位址「B1」:欄列均未鎖定(欄列皆可動)

    絕對位址「$B$1」:鎖欄鎖列(欄列皆不可動)

    混合位址「$B1」:鎖欄不鎖列(欄不動列可動)

    混合位址 「B$1」:不鎖欄鎖列(欄動列不可動)

    使用:選取位址,在利用鍵盤上F4 按鈕切換


    四、    隱藏儲存格
    1.    選取要隱藏的欄號或列號

    2.    按滑鼠右鍵

    3.點選隱藏

    image


    五、    群組
    1.選取要群組的範圍

    2.點選資料功能標籤

    3.群組

    image


    六、    自動建立大綱
    1.點一下資料

    2.點選資料功能標籤

    3.點選群組

    4.自動建立大綱

    image


    七、    函數

    1.點選要插入函數的儲存格

    2.點選fx「貼上函數

    image

    3.在「函數類別」內選擇 [全部]

    4.點選一下要使用函數的名稱

    5.輸入要使用函數開頭的字母

    6.選擇要使用的函數

    7.設定函數所需要的参數值或範圍

    8.[確定]

    image

     

     


    【Sum】加總

    Number1

    選取要計算的範圍

    可用Shift 或Ctrl搭配選取

     image


    【Average】平均

    Number1

    選取要計算的範圍

    可用Shift 或Ctrl搭配選取


    image

    【Max】最大值

    Number1

    選取要計算的範圍

    可用Shift 或Ctrl搭配選取

    image

    【Min】最小值

    Number1

    選取要計算的範圍

    可用Shift 或Ctrl搭配選取

    image

    【Counta】計算非空白儲存格的數量

    Valus1

    選取要計算的範圍

    可用Shift 或Ctrl搭配選取

    image

    【Today】取現在的日期

    不用選任何範圍

    抓取系統的日期

    F9 : 更新

    手動取得方式

    日期 : Ctrl + ;

    時間 : Ctrl + Shift +;

    image

    【Now】取現在的時間及日期

    不用選任何範圍

    抓取系統的日期及時間

    F9 : 更新

    若格式無法顯示,請更改儲存格的格式

    image


    【IF】判斷式

    Logical_test 判斷的條件

    Value_if_true  條件成立的結果

    Value_if_false  條件不成立的結果

    TRUE : 真的 成立

    FALSE : 假的 不成立

    image


    【COUNTIF】 判斷符合條件的儲存格

    Range  要判斷的範圍

    Criteria  判斷的條件

    image


    【RANK】排序 (計算名次)

    Number  要比較的值

    Ref  比較的範圍 (固定範圍要鎖定)

    Order  排序的方式

    0 或 空白 : 遞減

    非0或空白的數值 : 遞增


    image 


    【SUMIF】有條件加總

    Range  要判斷加總的範圍 (範圍固定絕對參照)

    Criteria 判斷的條件

    Sum_range 符合條件要加的範圍 (範圍固定絕對參照)

    image


    【Month】抓取日期中的月份

    Serial_number  選取或輸入日期

    image


    八、    設定格式化條件
    1.選取要設定的儲存格範圍

    2.點選常用功能標籤

    3.設定格式化條件

    4.醒目提示儲存格規則

    5.選擇要判斷的條件方式

    image

    6.設定條件值 及 色彩

    7.確定

    image


    九、    插入表格
    1點選插入功能標籤

    2.點選表格按鈕

    image

    3.選取要建立表格的範圍

    4.確定

    image

     

    十、顯示公式

    [ Ctrl ] + [ ~ ]

    image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儲存格內容換行

    Alt + Enter


    二、 對角線

    1.選取要設定的儲存格

    2.按滑鼠右鍵

    3.點選儲存格格式

    4.外框

    5.選取樣式及套用範圍


    三、 填滿控點的使用

    A.數值: 增號 加CTRL鍵

    複製 不加

    B .自定清單:增號 不加

    複製 加CTRL鍵不加

    C .文字:只可複製


    四、 自定清單項目

    1.點選左上角OFFICE按鈕

    2.點選Excel選項按鈕

    3.常用內的編輯自定清單按鈕

    4.輸入清單內容

    5.點選新增按鈕,再點選確定按鈕


    五、 數列的使用

    1.選取要設定的儲存格

    2.點選常用功能標籤

    3.點選數列按鈕

    4.設定數位填滿規則


    六、 版面設定


    七、 顯示模式切換

    1.點選檢視功能標籤

    2.點選整頁模式

    (在此模式會以紙張大小來編排,可方便調整儲存格大小)


    八、 設定列印範圍

    1.選取要列印的資料範圍

    2.點選版面配置功能標籤

    3.列印範圍

    4.設定列印範圍

    九、 列印標題

    1. 點選版面配置

    2. 點選列印標題

    3. 點下標題列的位置

    4. 選取標題範圍

    5. 確定


    十、 工作表管理

    A. 新增:

    1.在工作表上面

    2.按滑鼠右鍵

    3.點選插入

    4.選工作表

    5.確定

    B. 重新命名:

    1.在要修改名稱的工作表上

    2.按滑鼠右鍵

    3.重新命名

    C. 刪除:

    1.在上刪除的工作表上

    2.按滑鼠右鍵

    3.刪除

    D. 移動工作表:

    1.按住工作表的名稱

    2.往前或往後拖到需要的位置

    E. 複製工作表:

    1.按住工作表的名稱

    2.加上Ctrl按鍵在往前或往後拖到需要的位置

    F. 快速切換工作表:

    1.若工作表比較多的時後,在工作表切換器上按右鍵

    2.在點要切換的名稱

    G. 設定工作表顏色:

    1.點一下要設定的工作表

    2.按滑鼠右鍵

    3.索引標籤色彩

    4.點選要使用的色彩

    十一、同時顯示一個檔案兩個工作表的內容

    1.點選檢視功能標籤

    2.開新視窗

    3.點選並排顯示

    image

    4.選擇垂直並排

    5.確定

    image

    6.調整畫面的工作表位置

     image

    alyo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